Cv值計算公式
在確定調節閥口徑時,應根據已知的流體條件,先計算出所需要的Cv值(Kv值)然后在《調節閥體選型樣本》中的額定Cv值表中選取合適的調節閥口徑。作為最普遍采用的Cv值計算公式是FCI所規定的。其具體內容如下:
-
Cv值的定義
Cv值定義:閥處處于全開狀態,兩端壓差為1磅/英寸2(0.07kgf/cm2)的條件下,60oF(15.6o)的清水,每分鐘通過閥的美加侖數。B(Cv=1.17Kv Kv是我國調節閥流量系數的符號)
2、液體的Cv值計算公式
液體的Cv值計算公式是根據流體流過簡單孔場合的理論流速( ,其中V:孔部分的理論流速;r:流體的比重;△P:流體的壓差)而推導出適合Cv值定義的計算公式。
(英制) (公制)

式中
Q:最大流量 m2/hr Q:最大流量 m2/hr
G:比重(水=1) G:比重(水=1)
P1:進口壓力 kpa•A P1:進口壓力 kgf/ cm2A
P2:出口壓力 kpa•A P2:出口壓力 kgf/ cm2A
注:P1和P2為最大流量時的壓力。上述Cv值計算公式中的流相為紊流,即雷諾數較大時的場合成立。但當諾數很小時,介質流相接近層流時進行修正。對于粘度在20mm2/S以上的液體,須按下列順序進行粘度修正。(1mm2/S=1cst)
-
粘度修正
1)、不考慮粘度影響,用公式(1-)或(2-)求出Cv值。
2)、用公式(1-3),求出系數R。
3)、由公式(1-4)、(1-5)或從粘度影響,用這個修正系數曲線上,求出系數R相對應的Cv值的修正系數FR。
4)、用這個修正系數乘以第一步求出的Cv值。
5)、然后從《調節閥選型樣本》的Cv值表中,選取合適的調節閥口徑。
R= 44000Q/ ………( 1-3)
Q:最大流量 m2/hr
V:操作溫度下液體動力粘度mm2/S
Cv1:未修正過的Cv
當R≤70時,其修正系數 當R>70時,其修正系數
FR=15.5/ ………( 1-4) FR=0.95+63.14/R………( 1-5)
-
內蒸修正
飽和溫度或接近飽和溫度的液體,當通過閥座時會出現壓力降低,因而即使進口壓力P1
在進口溫度下的飽和壓力Pv以上,但閥座后的出口局部有可能降低到Pv以下。這種場合,液體一部分被汽發,從而發生閃蒸現象,如按前面的液體計算公式進行Cv值計算,會造成閥的流量不足。因而必須按以下的方法進行計算。
(水的場合)
熱力學認為:當飽和溫度的熱水或者接近飽和溫度的熱水經流閥縮流斷面,壓力會降低,調節閥流出來的水中會含有水蒸氣。在這種流動條件下,液體流動的基本定律就不再是正確的。所以,計算調節閥口徑的傳統方法也就不適用。在這種情況下,要計算出正確的Cv值,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T<2.8(5oF) △Pc=0.06×P1………( 1-6)
△T<2.8(5oF) △Pc=0.9×(P1-Pv)………( 1-7)
式中
△T=在進口壓力下的液體飽和溫度與進口溫度之差
△Pc=計算流量用的允許壓差(kgf/ cm2)
P1=絕對進口壓力 kgf/ cm2 Pv=進口溫度下液體的絕對飽和壓力kgf/ cm2
2、當公式(1-6)或(1-7)計算出△Pc小于調節閥上的實際壓差△P時,要用△Pc代替公式(1-1)或(1-2)中的△P。
(水以外的場合)
對于水以外的場合,有同水一樣的“求臨界壓力降低的方法”和“求液體和氣體混合比重的方法”兩種。不論采用哪一種方法必須知道飽和壓力、臨界壓力等數據,因此在計算中只限于上述數據明確的介質。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求出閃蒸的比例,然后就液體、氣體分別計算Cv值,再求出其和便是所要的Cv值。
氣體重量比例(kg/kg) X=(i1-i2)/r2=Cp(T1-T2)/r2………( 1-8)
i1:進口溫度壓力T1下的比容(kj/kg)
i2:出口測壓力P2的飽和溫度壓力下的比容(kj/kg)
i3:出口測壓力P2的飽和溫度壓力下的蒸發潛熱(kj/kg)
Cp:(T1+T2)/2下的介質
X:氣體的重量比例
3、氣體的Cv值計算公式
如果已知標準狀態,即760mmHg(14.7psia)和15.6o(60oF)條件下的最大流量,下列公式不需要經過修正,可直接計算。
(英制) (公制)
式中
Q:標準狀態下最大流量Nm2/h Q:標準狀態下最大流量Nm2/h
G:比重(空氣=1) G:比重(空氣=1)
T:流體溫度oC T:流體溫度oC
P1:絕對進口壓力kpa•A P1:絕對進口壓力kpa•A
P2:絕對出口壓力kpa•A P2:絕對出口壓力kpa•A
△P=P1-P2 kpa•A △P=P1-P2 kgf/ cm2
4、水蒸氣的Cv值計算公式
(英制) (公制)

式中
W=最大流量 kg/hr Q=最大流量 kg/hr
P1=絕對進口壓力kpa•A P1=絕對進口壓力kpa•A
P2=絕對出口壓力kpa•A P2=絕對出口壓力kpa•A
K=1+(0.0013×過熱溫度oC) K=1+(0.0013×過熱溫度oC)
△P=P1-P2 kpa•A △P=P1-P2 kgf/ c
注:P1和P2為最大流量時的壓力!
過熱溫度:是進口側絕對壓力(P1)下飽和溫度(ts)和介質入口溫度(T1)之差(T1-Ts)。
飽和蒸汽場合的過熱溫度為0。
5、其他蒸汽的Cv值計算公式
(英制) (公制)

式中
W=最大流量 lb/h W=最大流量 lb/h
V1=進口壓力下蒸汽比容 ft3/lb V1=進口壓力下蒸汽比容 cm3/g
V2=進口壓力下蒸汽比容 ft3/lb V2=進口壓力下蒸汽比容 cm3/g
P1=絕對進口壓力Psia P1=絕對進口壓力kgf/ cm2
P2=絕對出口壓力Psia P2=絕對出口壓力kgf/ cm2
△P=P1-P2 Psia △P=P1-P2 kgf/ cm2
注:1、P1和P2為最大流量時的壓力。
2、當P2<P1/2時,應用P1-P2代替△P,V2要用P1/2相對應的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