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調節閥在核電廠的核島主輔系統及三廢系統、常規島及BOP系統中都有廣泛的應用,須滿足耐高溫高壓、耐腐蝕、抗輻照、以及抗震等其中若干特殊要求的核級或非核級設備,在工藝過程中對流量、壓力、溫度、液位等工藝參數進行遠程自動控制,保證工藝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安全生產,對核電廠的核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針對氣動調節閥在核電廠的調試、運行、維護等實際應用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1 氣動調節閥及工作原理
1.1 氣動調節閥的結構及類型
氣動調節閥由氣動執行機構和閥體以及附件三部分組成。氣動執行機構分為薄膜式和活塞式;閥體按其行程可分為直行程和角行程兩種,按其結構分為直通單座閥、直通雙座閥、套筒閥、角形閥、隔膜閥、蝶閥、球閥,按閥芯的流量特性分類有直線型、等百分比型、快開型、拋物線型等,按調節形式分為兩位式、斷開型、調節型、切斷調節型,按安全失效模式分為故障開、故障關、故障保位;附件包括定位器、E/P電氣轉換器、過濾減壓閥、流量放大器、手輪機構等。
1.2 氣動調節閥的工作原理
氣動調節閥是以氣動執行機構與閥體組成的各類氣動控制閥門,它以干燥潔凈的壓縮空氣為動力源,以氣缸或薄膜氣室為執行器,并借助于電氣閥門轉換器/定位器、電磁閥、空氣過濾減壓閥、限位開關等輔助部件,當轉換器或定位器接收來自控制器或控制系統中4mA~20mA弱電信號,輸出20kPa~100kPa氣壓信號來使氣動執行機構平衡氣室氣體壓力與彈簧力,從而使閥桿帶動閥芯移動,改變閥芯與閥座的通流面積完成對閥門開度調節,通過改變介質流量最終實現對壓力、溫度、流量、液位等工藝參數的精確控制。
2 氣動調節閥的調試
氣動調節閥在使用之前,重點通過對彈簧預緊力、中性點、E/P轉換器、定位器等的調試來滿足閥門的行程、閥門位移線性、開關時間、泄漏量等性能指標。調試前,(1)工藝管道必須嚴格的吹掃合格;(2)手輪機構應處于“釋放”位置;(3)檢查減壓閥供氣壓力是否達到供氣要求。
2.1 預緊力(BenchSet)調整方法
(1)為避免閥關不死或打不開,須在執行機構安裝到閥體之前進行調校。
(2)根據閥門銘牌要求的預緊力上、下限值,采用簡單專用調整工具調整彈簧的初始彈簧力。
(3)通過充氣排氣使閥門開關幾次以確定氣動頭移動順暢。
(4)對氣動頭打壓,記錄氣動頭連桿剛剛移動的壓力值并與閥門銘牌上的下限預緊力對比,調整彈簧預緊力調整螺母,直到使氣動頭連桿剛好移動時的氣壓讀數為下限值。
(5)繼續使氣壓增加到上限值,當氣動頭連桿向閥體方向移到盡頭時,在閥桿上做好參照標記。
(6)緩慢地將氣動頭氣壓降回下限值,記錄閥桿標記到氣動頭連桿末端的距離,其與閥門銘牌行程一致,如果一致,彈簧預緊力調整完畢,證明閥門在自然狀態獲得足夠關閉或開啟力,否則需要更換彈簧,重新安裝并按照上述步驟重新進行預緊力的調整。 |